Letsnewz.

Letsnewz.

德語媒體評論:中國在汽車市場的雙贏策略

德語媒體評論:中國在汽車市場的雙贏策略

根據德國《商報》的評論,2025年的上海國際車展明顯顯示出,中國經濟重鎮上海已成為展示最新汽車技術的中心,而不再是底特律或法蘭克福。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已經不再單純模仿奔馳、寶馬和大眾。評論指出,如今德國汽車製造商希望能以“中國速度”追趕,以捍衛其在中國市場日漸縮水的份額。而歐盟也期待透過懲罰性關稅來保護本土產業,來應對來自中國的競爭。

中國的企業因國家補貼擁有不公平競爭優勢。近期,歐盟與中國就電動車的最低價格進行談判,試圖取代懲罰性關稅。文章指出,中國經常是“雙贏”局面中的獲利者,因為關稅需由製造商支付,而最低價格代表著國家為中國企業提供利潤保障,實際上由歐洲消費者來承擔。

在當前的電動車市場,中國製造商在技術方面已經超越德國競爭者,並且歐洲的銷售利潤將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研發能力。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許多企業幾乎無法通過銷售盈利,使他們愈加依賴出口。這也解釋了比亞迪和蔚來在歐盟售價高於國內市場的原因。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了中國、日本與韓國面對美國關稅戰的不同反應,其中中國採取強硬立場,而日本則較為靈活,韓國的態度則相對謙遜。在不確定的談判中,最終的協議內容難以預料,但或許日本和韓國會藉此受到美國針對中國政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