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主权基金:面临治理文化与风险承担的挑战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主权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 SWF)已成为多个国家加强经济韧性、布局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手段。赖清德总统就任满周年之际,他提出成立台湾主权基金的构想,这一早已讨论二十多年的话题终于有所进展。
然而,设立主权基金对台湾的最大挑战在于政府与民众是否具备足够的治理文化与风险认知能力。主权基金本质上是由政府主导的长期投资工具,资金来源多元,涵盖天然资源收益、财政盈余、外汇存底和国有资产处置所得等。国际案例如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和政府投资公司(GIC)便是成功的榜样,二者通过专业治理、独立运作及市场化策略,不仅实现了可观的财务绩效,更有效促进了新加坡的产业升级。
挪威政府养老基金的成功源于其石油出口所带来的盈余,透过审慎的风险分散策略,保障了国民长期福利。然而,即便拥有健全的治理架构,该基金也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遇巨额亏损,凸显出主权基金管理的高风险特性。
国发基金作为类似主权基金的运作范例,自1973年成立以来,便有诸多成功的投资案例,如早期投资台积电,持有至今每年贡献数百亿元收益。此成就确实源于专业治理与严格的风险管控。
然而,国发基金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已上市公司或传统制造业的投资相对较少,且缺乏从国家角度发展的国际合作策略。在全球经济与贸易情势如此剧烈变化的当下,如果台湾企业依靠自己单打独斗海外布局,将面临更高风险,必须从金融及科技等多方面入手,协同发挥效应。
主权基金的成立可以为台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对海外优质资产的投资,掌握国际科技与金融趋势,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并为台湾企业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环境中提供稳定的后盾。
超征税款是台湾设立主权基金的关键资金来源,虽然台湾缺乏自然资源出口所需的收入,但传统上有考虑动用外汇存底或财政盈余,资金运用的风险极高。相比之下,超征税款可以视为理想的财源。若将这笔意外所得用于成立主权基金,既可以避免举债风险,又能积累国家财富,换言之,它代表着建立主权基金的最佳机遇。
主权基金的成败关键在于治理架构和风险管理能力,而不是基金规模的大小。新加坡的成功在于清晰的制度设计、专业化运作,以及有效隔离短期政治干预,台湾必须在这些方面吸取教训。因此,若台湾成立主权基金,必须建立专业、独立和透明的治理体系,以避免短期政治利益干扰基金运作。
此外,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政党争斗不会影响基金的独立运行,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主权基金的资金属于全民,风险与收益也应由全体人民共同承担。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必须与民众充分沟通,形成共识,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引发社会误解与冲突。
唯有通过公开、透明的讨论,让全民理解并支持主权基金的运作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风险共担与收益共享的目标。
台湾成立主权基金的真实挑战在于能否建立成熟的治理文化,培养专业的投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相关风险。只有在健全的治理结构与风险管控下,主权基金才能成为促进产业升级与提升国家影响力的关键战略工具,而不是全民的财政负担。台湾必须认真面对这一核心考验。
Recent News
电费激增引发网友担忧:加压马达成为“电力怪兽”
- 24 May, 2025
央行反对提拨外汇存底,主权基金筹资成焦点
- 29 May, 2025
行政院调整外国人才法规 促进国际专业人才来台
- 30 May, 2025